AIAgents一词来自于OpenAI的路线图。SamAltman将AI应具有的能力分为5个部分,其中第三步就是接下来几年内会频繁接触到的,AIAgent。
AIAgent能做到的事情是自主学习、决策和执行任务,当然根据智能程度和能力,StuartRussell和PeterNorvig在《ArtificialIntelligence:AModernApproach》一书中,将AIAgent分为了可以分为了5个方向:
SimpleReflexAgents:仅对当前状态作出反应。
Model-BasedReflexAgents:在决策过程中会考虑历史状态。
Goal-BasedAgents:专注于规划和寻找实现特定目标的最佳路径。
Utility-BasedAgents:旨在权衡收益与风险,以最大化效用。
LearningAgents:通过经验不断学习和改进。
OpenAIo1达到了Level2的人工智能。个人认为,目前行业内的AIAgent处于Level2和Level3之间,即Level2.5。这并不是说,行业内的Agent已经超越OpenAI了,事实上,web3Agent还处于GPTwrapper的阶段。那么为什么是Level2.5呢?因为通过通过人为或者程序的介入,暂且称之为中介,让GPTwrapper和中介的组合形成了一种经不起推敲,但却有着客观主动性的一种形态。是OpenAI模型某一个方向应用的延展。就Agent能做的事情来看,是最基础的简单反射型代理。这其中有些Agent会考虑历史状态,但是需要主动输入。只有通过不断投喂数据,Agent才能完成学习,这是一种被动的模型训练方式,远远没有达到Level3定义的状态。而后三种Goal-Based,Utility-Based,LearningAgents还没进入市场。因此,我认为,目前的AIAgent依然还是处于早期阶段,是Level2通用LLM的微调,在架构上没有脱离Level2。那么进化到Level3的状态,单靠crypto可以实现吗?还是需要等待OpenAI这样的公司去开发?
讨论行业内能够促进Level3Agent的诞生之前,我们应该确定哪个生态有潜力成为AIAgent的沃土。是Base?还是Solana?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回顾过去2年中,AI是如何影响Web3的。在OpenAI刚刚发布ChatGPT的时候,行业内的协议还是按照惯性思维,快速涌入基础设施的泡沫中。其中出现了大量算力/推理聚合平台,随之诞生的还有AI+DePIN基础设施。二者的共同点就是构建了宏大的愿景,这里并非说宏大愿景不好,事实上,Agent也可以构建出这样的愿景,而是说在落地上,在用户需求上,这样的大基建协议考虑的并不周全。因为他们想要拖起的市场需求在传统互联网行业中都远远没有饱和,用户教育和市场教育都不充分。在Memecoin热潮的冲击下,空舟楼阁的AI基础设施显得更加空虚。
既然基建太重太大,那么不妨轻量化。脱胎于GPTwrapper的Agent在启动和用户触及上,都高效且迭代迅速。轻量化的Agent有充分的潜力制造泡沫,当泡沫破裂之后,孕育新生的沃土就会随之出现。
进一步讲,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用Agent和Memecoin来启动项目,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让产品落地。让用户可以直接获得使用体验,这个过程中,Agent又能巧借Memecoin壮大社区的路线图,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并且这个迭代是低成本且快速的。严肃的AI协议不用再被沉重的旧共识框架束缚,打破牢笼,轻装上阵,用轻量化和高速迭代来对用户进行狂轰滥炸,当市场教育和传播充分进行后,再在此基础上,添砖加瓦,构建宏大愿景的基础设施。轻量化的Agent覆盖着模棱两可的Memecoin面纱,社区文化和基本面不会再成为矛盾,一种新的资产发展路径在逐渐浮出水面,而这可能是未来新的AI协议选择的一条路径。
上述讨论回答了AIAgent成为核心叙事的潜力。在AIAgent能继续飞速成长的前提下,选择正确的生态就显得尤为重要。是Base?还是Solana?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再看看市场中严肃的Agent协议现状。
首先是Arweave/AO:PermaDAO提到:AO采用了Actor模型进行设计,每个组件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代理,能够并行运算,这与AIAgent驱动的应用架构高度契合。AI依赖于模型、算法和算力三个要素,AO可以满足这样的高资源需求。AO可为每个Agent进程独立分配计算资源,有效消除计算性能瓶颈。
除此之外,Spectral是为数不多立足Agent的协议,文转代码和模型推理是它的开发方向。
再回顾当前市场中的一种Agent代币,可以发现这些Agent几乎没有用到链的基础设施。这是事实,因为行业内的所有模型,包括Agent,都是链下的。投喂数据是链下的,模型训练不是去中心化的,输出的信息也没有上链。这就是客观事实,因为evm链不支持ai和智能合约的结合,当然base和solana也不支持。明年可以期待ao的引入,是否可以让模型上链,并有着不错的表现。如果ao失败,可能模型上链需要等到以太坊多年后才会引入,至少2030年之前不会,或者其他的公链实现模型上链,但是如果ao这样的架构和历史资源储备都无法实现,模型上链对其他公链来讲可能更加困难。
目前AIAgent代币,没有太多实际的用例,实际上,你很难说清楚Base和Solana上的AIAgentcoin和aiMemecoin有什么区别。尽管Agent代币没有特别的用途,但是为什么我认为不应该将AIAgentcoin和aiMemecoin混淆?因为我认为当前是制造AIAgent泡沫的阶段。
Base在这一轮牛市的上半场里,吸引了不少市场注意,在Memecoin的市场份额争夺中,Base有着短暂亮眼的表现,例如$BRETT和$DEGEN等。但是依然输给了Solana。我认为AIAgent是Base下一个争夺的方向,并且目前已经有不少优势。
AIAgent会加速泡沫的诞生,制造混乱,但最终会留下用户和应用:
泡沫的诞生以及膨胀会吸引市场的注意力,这种注意力随着是时间而发生质变。这样的质变有怎样的特征?在市场注意力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会暴露出一系列用户痛点和市场缺漏。当主要矛盾之间无法协调,但是注意力持续增加的过程中,就是质变诞生的时刻。质变完成时,沉淀的用户和应用可以承接宏大愿景。这是Memecoin无法也无意做到的事情,这也是我认为尽管目前Agent和Memecoin模糊不清,但绝不应该混为一谈的原因。
在质变发生之前,泡沫会诞生一地鸡毛和各种drama,例如:Agent的数量会呈指数级上涨,成千上万的Agent会挤进用户视线之中。怎么挤?Agent可以接入X和Farcaster等社交媒体,自我宣传代币,用degen喜欢的各种角度和Agent独有的信息密度,推销代币。
紧接着,快速的迭代的Agent可以完成链上交易,黑暗森林中闯入了一群维京海盗。目前市场上的面板协议,TG群里的bot,Dune面板都会被Agent侵略,用户熟悉的指标会被Agent玩弄,交易量,地址数,筹码分布,模拟庄家行为,链上数据可能需要更专业的清洗才能体现价值,否者就会被Agent欺骗,就像维京海盗一般掠夺你的财富。
如果市场能到达这个阶段,那么属于AIAgent的新时代就成功了一半,因为“注意力即价值”会让Agent登堂入室。这种潜力来自于:
强大的分发能力:Agent引起足够的话题,如Goat等,稳定的分发路径可以被复制。
部署简易性:Agent的部署平台也会爆炸式增长,Zerebro,vvaifu,Dolion,griffain和Virtual,用户需要知道任何代码,就可以构建Agent,并且Agent部署平台的UX也会在竞争中优化。
Memecoin效应:启动阶段,Agent代币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型,代币用例也微乎其微,披着Memecoin的面纱可以快速积累社区,让启动成功率保持高效。
上限极高:OpenAI的Level3Agent还在开发中,巨头都无法快速推出的产品,它的市场空间必然是巨大的。Agent的下限是Memecoin,但上限是具有自主性的高级智能体。
市场抵抗度低:Goat为首的Agent可以建立起大规模受众,Agent不同于ai基建,用户并不反感,当用户不反感时,就有充分的可能开始关注它。
潜在激励:Agent的代币用例还没有开发,如果Agent引入积分制度,强化激励力度,就有能力积累大量用户。
迭代潜力:如前文所述,Agent是轻量化的,能够实现快速迭代的产品。这种客观的迭代能力可以创造出越来越吸引用户的产品和内容。
因此,AIAgent可以成为核心叙事,是兵家必争之地。
Base在Coinbase和北美资本的大力支持下,Base生态在2024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11月,资本流入量超过了Solana,并且在过去7天内大幅超过了Solana。
ETH如果能在明年继续突破ETH/BTC汇率对的话,ETHseason的溢出效应会对Base产生显着影响。目前ETH流出资金的23%是向Base,这一数据仍在持续上升。
V1阶段主要专注于模型训练、数据贡献和交互功能,而到了V2阶段,Virtual推出了AI代理的代币孵化平台,标志性的更新是10月发布的fun.virtuals。
其中,LUNA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独立身份和财务能力的“独立实体”。在此过程中,LUNA和Coinbase的路线图契合,后者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工具和支持,助力在Base上实现AI代理的落地。
AI代理技术在品牌构建方面表现出色,尤其在文化品牌的打造上有显著效果。通过AI代理,品牌能够更高效地与社区互动。这包括简化交互任务,并灵活分发奖励,提升用户粘性和品牌认知。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AI代理的交易仅支持使用原生的Virtual代币。Virtual代币吸收了整个生态的价值捕获,成为生态发展的重要支柱。
Virtual专注于产品功能的完善,利用AI工具为用户赋能,在Web2和Web3之间架起桥梁。它强调“使用价值”而非“炒作热点”。尽管其工具型产品在实际应用中调用频繁,但缺乏加密货币通常具备的传播效应,这也是V1阶段的短板。
「发帖即发币」降低了代币发行的门槛,同时吸引了大量用户涌入尝试。人们争相@Clanker,这种现象类似于社交媒体中让AI总结视频内容的操作;但不同的是,这里内容发布直接转化为了资产发行。
Clanker如何运作?
TokenBot(即Clanker)会将Base上的Meme代币部署到单边流动性池(LP)中,流动性随即锁定。代币发行者将获得以下收益:
所有Swap费用的0.25%。
总供应量的1%代币(解锁期为一个月)。
用户可以通过clanker.world官网查看代币的部署数量或创建自己的代币。
与PumpFun不同,后者在Raydium上通过bondingcurve发行代币,期间会收取1%交易费和2SOL的固定费用;而Clanker并未采用bondingcurve模式,而是通过Univ3的交易收取1%费用作为收入。
AIAgentLayer是Base生态内专注于创建AIAgent和Launchpad的平台,于11月18日正式上线。平台发布前,AIFUNToken已于11月14日率先发行,目前已登陆MEXC和Gate等交易所,现价为$0.09,市值约2500万美元。
Creator.bid起初是一个聚焦数字内容货币化与所有权的AI平台。今年4月,平台完成新一轮融资。
10月21日,Creator.bid宣布正式上线Base主网,实现一键创建和发布AIAgent的功能,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全新工具和盈利模式。
Simulacrum基于Empyreal搭建。将Twitter、Farcaster、Reddit和TikTok等平台转变为区块链交互层。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社交媒体发布实现链上操作,例如代币交易或小费支付。
利用账户抽象、AI代理、意图驱动和语言模型等技术,简化复杂的区块链后台操作。让DeFi更易于普通用户使用。
类似于Pump.fun,用户可以轻松创建AIAgent及其关联代币。AIAgent可与Twitter、Telegram和Discord等社交平台无缝集成,实现自动化用户交互。
Dasha是由vvaifu.fun创建的AIAgent,拥有独立的Twitter账号、Telegram频道和Discord社区。全部由AI完成运营与管理。
TopHat不仅能通过文本与用户交互,还能理解和处理图像内容。用户发送一张图片后,AI代理可“理解”图片内容并做出回应。
拥有可训练的AIAgent平台,Griffain已推出1,000个可训练的AI代理,展示了智能合约与自动化交易的未来潜力。
关于BlockBooster:BlockBooster是一家由OKXVentures及其他顶级机构支持的亚洲Web3创投工作室,致力于成为优秀创业者的可信赖伙伴。我们通过战略投资和深度孵化,连接Web3项目与现实世界,助力优质创业项目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博客仅供参考,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BlockBooster的立场。本文无意提供:(i)投资建议或投资推荐;(ii)购买、出售或持有数字资产的要约或招揽;或(iii)财务、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持有数字资产,包括稳定币和NFT,风险极高,价格波动较大,甚至可能变得一文不值。您应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如有具体情况方面的问题,请咨询您的法律、税务或投资顾问。本文中提供的信息(包括市场数据和统计信息,若有)仅供一般参考。在编写这些数据和图表时已尽合理注意,但对其中所表达的任何事实性错误或遗漏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