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探讨交易世界中的零和游戏本质,以及如何通过PVP机制激发人性中的贪婪与不甘心,从而构建自我延续的交易活动飞轮。(前情提要:7天赚3亿美元》神秘交易员TechnoRevenant是新晋链上之王,还是操纵市场的屠杀者?)(背景补充:字节跳动工程师到千万美金加密交易员:冷静财富密码与交易哲学)初中化学提到要想让吹出来的泡泡更稳定、更持久,就要在溶剂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简称PVP)——是一种增稠剂和泡沫稳定剂,为泡沫提供结构和持久性,使其能够维持形态,抵抗外部压力。同理想维持Perpdex的可持续流动性和可防御的市场份额,并非通过被动的Farming、喊单、刷量来实现,而是通过主动构建一个极致竞争性的心理环境来达成。这里的“PVP”不仅是化学稳定剂的缩写,而是Player-vs-Player。通过精心设计的机制,让交易者们相互对抗,协议的机制应当是用来激发人类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贪婪和不甘心——来创造一个自我延续的交易活动飞轮,从而摆脱对通膨性代币释放的过度依赖,最终实现真正的市场稳定性。一、伟大的博弈:解构交易的零和现实交易的本质是一场零和博弈,不是你亏就是我赚,没必要遮遮掩掩,粉饰太平。Meme:最原始的PvP竞技场Meme的交易生态是PvP原则最纯粹、最不加掩饰的体现。与那些声称拥有潜在效用或现金流的资产不同,Meme的价值几乎完全来自于其文化相关性、社群炒作和社群媒体的病毒式传播,即注意力本身。在这样的市场中,交易更像是一种“文化套利”:预测或抢先于市场发现下一个热点。这使得Meme市场成为一个赤裸裸的零和游戏:一个交易者的收益直接来源于另一个交易者的亏损。在Solana这样的低费用、高吞吐量的公链上,这种PvP环境被推向了极致。交易机器人横行,中位持仓时间以秒计算,市场演变成一个“超级PvP”生态系统,新入场的散户交易者几乎不可能获得可观的利润。这种残酷的环境恰恰揭示了投机市场的本质——它不是一个协作共建的社群,而是一个参与者相互蚕食的竞技场。既然是一个人吃人的地方,说自己是菩萨下凡、普照大地就显得有些多馀了。正和增长的幻觉
加密货币行业的主流叙事往往强调其“正和”的一面:不断增长的总市值、技术创新带来的新应用场景、以及新用户的持续涌入。这个宏观叙事是真实且重要的,但它与微观层面——即交易员在Perpdex上的日常体验——存在着根本性的脱节。对于一个在Perpdex上进行高频交易的用户来说,他的目标并非“构建一个全新的金融系统”,而是在价格的涨跌中,从其他市场参与者手中攫取资本。他的盈亏(P&L)界面所展示的,就是一个残酷的零和现实。任何成功的PvP协议都必须建立在这个基本认知之上,停止将自己包装成一个普惠的“公共设施”,而是要拥抱其作为“竞技场”的真实身份。协议的定位应该从“交易市场”转变为“战胜其他交易者”,这种重新定位使其产品特性与用户的真实动机保持一致。杠杆:伟大的放大器高杠杆是Perpdex的核心特征,它在PvP动态中扮演了催化剂和放大器的角色。杠杆不仅放大了财务上的盈亏,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放大了PvP冲突中的情绪强度。一次盈利带来的欣喜若狂和一次亏损带来的毁灭性打击都被不成比例地放大。这种情绪的放大对于将交易者“钩入”我们将在下一章节讨论的心理循环至关重要。传统的激励模型假设交易量是流动性和激励的函数,交易量是冲突的函数。通过设计能够创造持续、可量化的冲突的机制(如排行榜、锦标赛),协议可以在不依赖直接代币奖励的情况下,产生一个由内在竞争驱动的、稳定的基础交易量。二、参与的教条:将贪婪与不甘心武器化PVP的核心是引出人的那两颗心——贪心和不甘心赢家的诅咒:培养贪婪与过度自信对于获胜的交易者,平台的目标是系统性地培养其贪婪和过度自信,促使他们进行更大胆、更频繁、更忘我的交易。心理机制:成功的交易会触发一系列认知偏见。首先是过度自信偏见(OverconfidenceBias),交易者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高超技巧而非运气,从而低估未来交易的风险。其次是确认偏见(ConfirmationBias),他们会主动寻找能够证实自己“获胜策略”有效性的资讯,而忽略矛盾的证据。这种心理状态在交易心理学中被称为“赢家的诅咒”(Winner’sCurse),即最大的一笔盈利往往预示著接下来最大的一笔亏损。从神经科学角度看,盈利会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形成一个强大的奖赏回路,强化交易行为,并鼓励交易者承担更大的风险以寻求更强的刺激。以某几个主流CEX/协议为例:平台放大策略:协议的设计应致力于放大这种胜利的快感,并将其转化为公开的社会地位象征。突出的盈亏展示:在界面最显眼的位置展示高额的浮动盈亏(PNL),并使用绿色等积极色彩。成就系统:设立“连胜”徽章、“百倍收益”奖章等,将交易成就转化为可炫耀的虚拟身份。公开排行榜:实时更新的排行榜是制造社会压力的核心工具,它将个人盈利变成了公开的竞赛。社群分享功能:一键分享盈利截图到社群媒体,让赢家成为平台的“行走的广告牌”,同时向其他用户施加FOMO、妒忌和焦虑的情绪。输家的博弈:制造“不甘心”对于失败的交易者,平台的目标是阻止他们因亏损而理性退出,而是要激发其“不甘心”的情绪,促使他们立即投入下一场交易以“回本”。这是整个心理循环中更强大、也更关键的一环。心理机制:其核心是损失厌恶(LossAversion)理论。由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的开创性研究证明,亏损带来的心理痛苦是同等金额收益所带来快感的两倍。这种强烈的负面情绪会导致一系列非理性行为,例如,为了避免承认亏损而死守一个不断下跌的仓位(沉没成本谬误),或者更重要的——报复性交易(RevengeTrading)。报复性交易是一种在遭受重大损失后,出于愤怒、沮丧和“不甘心”而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