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与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正式公布《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发展路线图》(下称《路线图》),拟定十项具体措施,从推动市场需求、加强流动性到催生创新科技,全面布局香港成为全球固定收益及货币(FixedIncomeandCurrency,简称FIC)产品的国际中心。
此蓝图根据2024年设立的“固定收益及货币专责小组”调研结果制订,涵盖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离岸人民币业务与新世代金融基建四大支柱。以下为《路线图》的重点内容与战略分解。
一级市场发行:吸引全球资本,以政府带头创新1.政府债券引领市场发展香港特区政府自2019年起发行约3,860亿港元多币种债券,包括全球首批代币化绿色债券。2025年更首度推出30年期人民币与港元基建债券,建立收益率曲线的市场基准。金管局将继续支持发债工作,并与内地财政部合作发行离岸中国国债。
2.推广香港作为集资与投资枢纽透过环球路演与持续市场推广,香港吸引来自亚洲、中东、欧洲与美洲超过30个市场的投资者。未来将更积极向东南亚、中东及内地发行人宣传,并推出针对绿色与数字金融的资助计划以吸引发债活动。
3.扩大投资者基础,吸引家办与财资中心落户随“南向通”纳入更多内地金融机构,金管局与证监会将进一步引入税务优惠措施,吸引家族办公室与企业财资中心进驻香港,壮大投资者网络。
二级市场活化:提升流动性,建设透明高效交易环境4.实施场外衍生工具监管与发牌制度证监会计划全面推行场外衍生品发牌制度,包括外汇远期与利率掉期等,并提出资本要求改革,降低交易成本、强化监管公平性,吸引国际投行落户香港。
5.建立回购交易中央对手方(CCP)为降低结算风险与提升回购市场效率,香港将研究设立回购交易CCP,优先聚焦中国国债,并考虑分阶段推进,以匹配本地市场发展节奏。
离岸人民币业务:放大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价值6.扩大人民币应用场景香港已处理全球七成离岸人民币支付,点心债市场达人民币1万亿元。未来将持续扩展人民币计价产品,如双柜台机制、ETF与更多资产类别,打造多元应用场景。
7.完善互联互通与推出国债期货透过“债券通”、“互换通”、跨境回购等机制强化流动性与资金运用弹性。更计划推出离岸国债期货与人民币跨境回购业务,支援风险管理需求。
新一代金融基建:全面拥抱科技与代币化浪潮8.强化基础设施,迎接数码金融未来金管局成立“迅清结算”推动中央结算系统(CMU)升级,打造亚洲领先的数码资产托管平台。计画融合分布式分类帐技术(DLT)与数字货币支付应用,提升跨境结算效率。
9.建构本地电子交易平台香港将研究打造专属的固定收益与货币电子交易平台,提升透明度、价格发现与市场效率,特别针对非集中报价与流动性碎片化等问题设计解方。
10.代币化用例落地,加速市场创新政府与监管机构支持债券代币化落地,包括发行多币种代币债券与数码存款结算。透过“Ensemble计画”测试跨行转帐、企业资金管理、资产代币化等应用,加快商业化步伐。
瞄准全球资金流香港再起飞作为全球第四大外汇市场、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以及亚洲国际债券的领导者,香港具备发展成为全球FIC枢纽的独特优势。《路线图》展示证监会与金管局推动制度创新与市场发展的决心。
未来数年,这十项措施将成为推进香港金融多元化、数位化与国际化的核心引擎,推动香港在瞬息万变的金融格局中重塑国际领导地位。
这篇文章香港启动金融新蓝图!证监会与金管局联手打造全球固定收益及货币中心最早出现于链新闻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