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Nicky,ForesightNews
近日,谷歌Web3战略负责人RichWidmann通过社交媒体宣布,谷歌云正式推出其区块链网络GoogleCloudUniversalLedger(GCUL),并将其定义为「Layer1区块链」。围绕其技术定位的讨论随之浮现:GCUL究竟是一条真正的Layer1公链,还是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联盟链?
官方定位与核心特性根据官方描述,GCUL被设计为一个「高性能、可信中立且支持Python智能合约」的分布式账本平台,目前处于私有测试网阶段,主要面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谷歌云强调,GCUL旨在简化商业银行货币账户的管理,并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多货币、多资产的转账和结算,同时支持可编程支付和数字资产管理。
在官方发布的《稳定币之外:数字货币的演变》一文中,谷歌进一步阐释了GCUL的定位:它并非要「重新发明货币」,而是通过升级基础设施来解决传统金融系统的碎片化、高成本和低效率问题。GCUL被包装为一项服务,通过API接口提供,强调其易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在合规性(如KYC验证)和私有化部署方面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GCUL的早期测试已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Group)展开合作。双方于2025年3月宣布启动分布式账本试点,探索批发支付与资产代币化的解决方案。
CME首席执行官TerryDuffy表示,GCUL有望在「24/7交易趋势下」提升抵押品管理、保证金结算等环节的效率;谷歌云金融服务总经理RohitBhat则强调,此次合作是「传统金融机构通过现代基础设施实现业务转型的典型案例」。
Layer1与联盟链:定义与分歧在区块链领域,Layer1通常指底层基础公链,如以太坊、Solana等,其核心特征包括去中心化、无需许可和公开透明。任何用户均可自由参与网络验证、交易或部署智能合约,且链上数据对所有人可见。
相比之下,联盟链(ConsortiumBlockchain)是一种需许可(Permissioned)的分布式账本,由特定组织或机构共同维护,节点准入受控,数据访问权限可定制。典型应用包括HyperledgerFabric、蚂蚁链等。联盟链的优势在于合规可控、性能较高,但牺牲了开放性和抗审查性。
GCUL更符合哪种模式?从目前已披露的信息看,GCUL表现出明显的联盟链特征:
私有与许可性:GCUL明确运行在「私有且需许可的网络」上,节点准入和账号权限由管理机构控制。
目标用户:专注于金融机构(如CMEGroup),而非公众自由参与。
合规优先:设计初衷包含KYC验证、交易费用符合外包规定等传统金融合规要求。
技术架构:尽管支持智能合约(基于Python),但其底层基础设施由谷歌云采取中心化的方式维护,与「去中心化」的Layer1理念存在差异。
然而,谷歌云官方仍坚持将其称为「Layer1」,并强调「可信中立」和「基础设施中立」—即任何金融机构均可使用,而非仅限于特定利益集团。这种表述试图在叙事上模糊公链与联盟链的边界。
第三方观点:质疑与观望行业从业者对GCUL的定位提出了不同看法:
BODLVentures合伙人刘锋认为,GCUL更符合「联盟链」特征,与去中心化、无需许可的公链存在本质区别。
Dragonfly合伙人Omar表示,此前谷歌对GCUL的表述较为模糊,如今团队明显倾向于将其包装为「Layer1」,但实际技术细节尚未完全公开。
HeliusCEOMert指出,GCUL目前仍是「私有且需许可」的系统,与公链的开放模型不同。
尽管存在质疑,也有观点认为GCUL可能代表一种「渐进式创新」。例如,谷歌与CME集团的合作试点显示,机构对分布式账本技术在结算、抵押品管理等场景的应用存在需求。GCUL若能整合谷歌的技术能力和金融合规经验,或许能在传统金融与区块链之间找到一条实用化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信息分析,GCUL的具体技术架构和运营模式仍需以谷歌官方后续披露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