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 135

十岁的以太坊,开始走向华尔街

似乎为了配合这个有重要意义的10周年纪念日,ETH正在重新冲击4000美元。

从2015年7月30日主网上线,到2025年今天,十年间,它不仅见证了整个区块链行业的兴衰轮替,也用一次次升级、一次次共识,构建起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计算机”。曾经不被看好的智能合约,如今已成为Web3世界最通用的操作系统。ETH也从众筹时的几毛钱,走到了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大资产。

与此同时,以太坊基金会也完成了一次重要“换血”。内部在变,外部也在变。在过去一年中,一批传统金融背景的公司陆续买入ETH,SharpLink、BTCS、BMNR等机构宣布将ETH纳入战略资产储备。

所有这些变化,都发生在这个特殊的年份:2025年,以太坊主网上线整整十年。

这十年,是区块链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章。从一篇白皮书到一个全球数千亿美元的生态网络;从“八王议政”的创世团队,到“以太坊杀手”围剿中的孤岛突围;从PoW到PoS,从技术实验室到公共基础设施,以太坊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轮回。

但它真正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以太坊的“前传”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以太坊创始团队的分裂与理念冲突,时间是在2014-2015年期间。VitalikButerin,这位总是对技术侃侃而谈的程序员天才,在被问到在以太坊旅程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时,他总会回答是“8位联合创始人的事情”。显然,这8位早已出走的创始人是他的一件心事。

在Vitalik除了有一个idea之外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他迎接了前10位回应想要加入的开发者,并从中选了其中5位做领导层,也就是以太坊的5位创始人:VitalikButerin、AnthonyDiIorio、CharlesHoskinson、MihaiAlisie和AmirChetrit。

“这显然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决定,他们看着就像是好人,而且他们想帮忙,所以当时我想,为什么不让他们成为领导层呢?”Vitalik回顾自己当时的决定时这么说道。

关于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网络上的版本又很多,甚至连维基百科的相关条目也不断地被编辑修改。在Vitalik“亲口认证过8位联创”之后,社区广泛认可的版本是:继5位创始人之后,在2014年有另外三位开发者成为了联合创始人:JosephLubin、GavinWood和JeffreyWilcke。

至此,以太坊完成了早期的8位核心领导组建,像极了元清初期为了防止皇帝(大汗)独断专行实行的“八王议政”。

柏林“朝圣”

在去年上线的《Vitalik:AnEthereumStory》纪录片里,Vitalik回忆到自己是从2013年中期开始数字游民生活的。

那是以太坊的史前时期,比特币只有204美元,距离Vitalik与MihaiAlisie创办BitcoinMagazine过去一年的多时间。在建设以太坊时,因为受到全球各社区的邀请,他在全球到处跑。2013年和2014年,以太坊在瑞士和柏林都有了总部,白皮书问世,Vitalik到访中国,为以太坊众筹,拜访矿工。

柏林,是他长待的城市。

“朝圣”,Vitalik这么描述当时自己活跃在柏林的BitcoinKiez区域。柏林的BitcoinKiez区域,加密货币支付非常普遍。大约几百米的范围内,有十几家商店都接受BTC支付。社区的中心地带“Room77”餐吧也是一个社区中心,技术开发者、政治活动家等各色人群都会经常光顾。

Room77餐吧,VitalikButerin摄于2013年,现已关闭

就在这个区域附近,以太坊租了一个办公室,距离“Room77”餐吧只有1.5公里,Vitalik走路不出20分钟就能到。现在在谷歌地图搜索以太坊办公室的地址“Waldemarstraße37A,10999Berlin”,还能看到这个地址被标注上了EthereumNetworkLaunch(30/07/2015),以及当时以太坊核心早期成员的合影照。

2014年初期,当时大部分以太坊的核心成员基本都在Vitalik身边,以太坊的团队处于高度凝聚的状态。

那年1月份的迈阿密比特币大会上,Vitalik和他的联合创始人们,第一次站在一起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项目,效果不错,以太坊正式进入公众视野。但,这也是分离的前夜。

2014年1月在迈阿密举行的第一次以太坊聚会,图源网络瑞士分裂

整个2014年对币圈来说都不是那么平凡,门头沟被盗破产使比特币的价格严重下滑,从高峰值951.39美元跌至309.87美元,跌幅高达67%。也是这一年,CZ卖掉了上海的房子,以600美元的价格梭哈比特币担任OKCTO。刚从麻省理工毕业的SBF,正在华尔街投简历。

而对以太坊来说,2014年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上演了加密版的“硅谷八仙童出走”,这场会议的分裂,决定了以太坊的未来走向。

2014年,6月7日。以太坊所有的领导层成员都在瑞士参加内部会议,会议讨论的重点是以太坊的未来走向。瑞士的Spaceshiphouse,会议地点就选在了这里。这是ETH的起源地,也以太坊的第一个总部。

Spaceshiphouse,图源:MihaiAlisie

事实上,在这场会议之前,这个话题就已经在内部争执了很久,甚至早已衍生出了派别。以太坊内部的关系变得紧张,“到底是拿风险投资资金的钱,还是从所有普通人那里众筹资金;到底是走盈利路线,成为加密届的谷歌,还是一个纯粹的非盈利组织?”成了一个不断出现的争论。

Vitalik回忆这段记忆的时候说道:“我曾一度被说服,倾向于让以太坊走向更企业化的路线。但这件事从来没有让我感到更舒服,甚至让我觉得有些肮脏。”

据说,这场决定以太坊“生死”的会议持续了一整天,Vitalik的决定是选择了去中心化和非盈利的路线。“我整个过程中都在试图推卸责任,因为我真的不想承担责任,最终我不得不清除一些人。”

这个决定成为了以太坊历史上的第一个转折点,直接导致了团队的第一次重大分裂。

CharlesHoskinson是这次冲突中最为明显的反对者,他一直主张以太坊应该成为一家商业化公司,通过风险投资获得资金,并在之后发展成为盈利的技术巨头。“一个横向的权力结构,那么清洁工和高层将处于同样的地位,这简直疯了。”

离开以太坊之后,Charles创立了开发公司IOHK(后重组为风险投资工作室),并推出了一个Pos公链Cardano。这是连续多年的山寨龙头,因为早期重点建设在日本市场而称为“日本以太坊”,也是第一代的“以太坊杀手”,市值常年加密前十。

紧接着CharlesHoskinson之后,JosephLubin也决定不再参与核心开发,转向创立孵化器ConsenSys,2022年以70亿美元估值完成了4.5亿美元的D轮融资,融资方包括ParaFiCapital、淡马锡、软银愿景基金二期、微软等顶级VC。这些年里ConsenSys孵化了大量区块链初创企业,也为以太坊建设了一批批丰富的生态项目,最成功的是插件钱包小狐狸MetaMask,以太坊生态中最常用的钱包,每周收入达30万美元,总收入近3亿美元。

与JosephLubin类似,Anthony也是一个家底雄厚的富二代,参与以太坊的原因就是为了赚更多钱。因此在以太坊确立了非盈利的运营模式后,Anthony开始逐渐退居二线,处于半退出状态,创建了Decentral,开发Jaxx数字钱包,(最终在2015年12月确定离开以太坊的工作)。2018年福布斯排行榜估计他的净资产为7.5亿至10亿美元,入选加密货币领域富豪前20名。不过在2021年,他宣布基于个人安全考量决定“清仓”退圈,不再资助任何区块链项目,后续打算投身于慈善和其他事业。

而AmirChetrit,则是因为缺乏对以太坊的投入,在这次瑞士的会议上受到其他开发者和创始人的抨击而离开,后投身于其他行业,因为一直匿名且注重隐私保护,他的信息少之又少。

到2014年底尘埃落定时,原八位联合创始人中,仅剩VitalikButerin、GavinWood、MihaiAlisie和JeffreyWilcke四位还留在团队中。

Vitalik也曾反思,自己在挑选团队时过于急迫,并未能考虑到各个成员之间的深层次分歧,理念的冲突和利益的碰撞,远比他当初设想的要复杂得多。“我确实是在那时意识到,加密货币领域的人并不是,都像我一样为理想而奋斗,很多人确实只是想赚很多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个现实问题。”

工作还要继续,Vitalik和其他留下的人工作接着展开。对于Vitalik来说幸运的是,当时基金会正在接管更多工作,而他身边最重要的技术伙伴GavinWood,仍然与他并肩作战。

跌跌撞撞的基金会

2015年7月30日,是以太坊主网上线的历史性时刻。

一些早期成员都围在柏林的办公室里,一起见证1028201个区块后自动启动的以太坊。一张极具历史意义的照片,记录了当时的一些核心成员。与Vitalik同框的人包括了几位值得一提的核心开发者包括:

GustavSimonsson是以太坊早期的安全顾问,在以太坊主网的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开以太坊后,他加入了Dfinity,继续在去中心化计算网络的领域深耕。

ChristianReitwiessner是Solidity编程语言的开发者,为以太坊运行智能合约提供了基石。

在Solidity开发团队中,LianaHusikyan也是一个重要成员,她是RemixIDE的主开发者之一。Remix是用于编写和部署智能合约的集成开发环境,帮助简化了智能合约的开发流程。

与此同时,ChristophJentzsch是Slock.it的创始人,也是TheDAO的发起者之一。虽然在2016年因安全漏洞导致了分叉,但TheDAO仍是区块链历史上最重要的实验之一,推动了去中心化治理模式的探索。

此外,还有ERC20和ERC725的作者FabianVogelsteller、推动了以太坊从工作量证明(PoW)向权益证明的过渡的VladZamfir以及是以太坊基金会的安全负责人JuttaSteiner(后来成为了Gavin创立的ParityTechnologies的CEO)。

同时,这张照片里还有一个总被津津乐道的细节:Vitalik躲在照片的角落里被挡住半张脸,而他最重要的技术伙伴GavinWood却在照片正中,更像是一位正儿八经的CEO。

在过去的一些照片里,我们也能看到Vitalik和Gavin之间密切的合作关系。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个以太坊工程团队的领导者、以太坊黄皮书的编写者会成为接下来离开的人。

2014年11月28日,以太坊柏林办公室举办了DEVCON第0次开发者会议,大部分成员都聚集到了柏林,此前大家都是通过Skype进行交流,这是第一次见面。会议留下的照片里,Vitalik和Gavin两人一如既往地搂在一起

就在主网上线的3个月后,GavinWood选择了离开,他认为以太坊需要一个更为中心化的工程管理模式将更高效。然而,Vitalik再一次说了“NO”。巨大的分歧最终促使Gavin离开了团队,并创立了自己的公司——Parity(Ethcore)。Parity很快成为了以太坊网络的重要节点运营方,一度控制了40%以上的网络节点。随后,Gavin全力推动Polkadot的开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太坊的重要竞争对手之一。

Gavin的离去直接削弱了以太坊在工程实现方面的能力,他的领导作用和技术专长在以太坊初期的开发中至关重要。随着他的离开,团队的效率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以太坊的Geth客户端开发者分布全球,团队的管理和协调问题频繁出现,开发进度也因此受到影响。

Vitalik、Jeff、Gavin,图源:Vitalik

然而在Gavin离开后,仅剩的两位联创MihaiAlisie和JeffreyWilcke都在这一时期内先后离开了。

MihaiAlisie是Vitalik最早的合作伙伴之一,两人共同创办了《BitcoinMagazine》,他曾协助以太坊在瑞士设立法律框架,并担任基金会的副主席。Mihai的离开较为自然,他并未与团队产生激烈的冲突,但以太坊早期建设的核心力量进一步减少了。

JeffreyWilcke逐渐退出的时间是在TheDao被黑客盗取巨额ETH导致以太坊分叉后,将以太坊Go客户端Geth的开发工作和技术监督权交给了他的助手PéterSzilágyi,自己的精力转向了游戏开发和陪伴家人,时间大概是2018年3月。

JeffreyWilcke照顾自己的孩子,图源网络

随着这些创始成员的离去,Vitalik在以太坊中的孤独感与日俱增。有开发者透露,2015年对于Vitalik而言是孤独而艰难的一年,他常常在柏林的办公室中过夜。

第一代基金会

最早创建时,以太坊基金会的许多成员都是临时顶上任命的。比如KelleyBecker和FrithjofWeinert,分别短暂的担任了以太坊基金会的首席运营官和首席财务官,负责基金会的日常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确保基金会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以太坊的开发和运营。但他们的任期都不长,很快就离开了基金会。

2015年,以太坊在大规模招聘的同时,基金会也接管了更多工作,以太坊核心开发者被归入了以太坊基金会的研究小组。

直到2015年4月10日,以太坊基金会开始有了自己的组织架构,开启了董事会选择,运作逐渐走上正轨。2015年年中,在IT和管理咨询领域拥有多年的经验的MingChan被任命为以太坊基金会的新执行董事,处理基金会的日常运营事务,使其规范的管理,确保技术开发和社区运营在法律和监管的框架下顺利进行。

基金会的内部架构也进一步明确。除了Vitalik依然作为技术和社区的核心人物外,LarsKlawitter、VadimLevitin和WayneHennessy-Barrett也加入了基金会的董事会。

LarsKlawitter在基金会中负责技术与创新的整合工作,他早年作为创业者活跃于互联网革命时期,曾担任劳斯莱斯汽车的创新业务负责人。而VadimLevitin则是一位曾为联合国工作、拥有广泛国际经验的技术专家,帮助以太坊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影响力。WayneHennessy-Barrett,是另一位为基金会带来全球视野的董事会成员,在非洲新兴市场有着丰富的运营经验。

随着这些新成员的加入,以太坊基金会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治理结构,基金会的核心任务也逐渐从技术开发向社区协调和资源分配转变。

当时基金会还持有大量的ETH资产,并通过资助各种研究项目和开发者团队来支持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发展。

第二代基金会

2018年,币圈已经历了ICO大爆发和94大暴跌,开始了加密货币的“监管清算之年”,比特币价格从最高19870美元跌至最低3000美元左右,Binance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交易平台。距离主打高性能高效率高吞吐量的“以太坊杀手”Solana问世还有2年时间。

而人们说起以太坊时,伴随提到的事基本是两件:一是以太坊2.0的升级,二是以太坊基金会又又又卖币了。

基金会控制的ETH供应量在几年里不断减少不断抛售,社区成员表现出的负面情绪偏多,不过也有以太坊基金会成员表示,这是基金会有意去中心化的表现之一,“EF有意识的想减弱自己的影响力和作用,是一件好事。”

确实,自从2018年AyaMiyaguchi(宫口礼子)接替MingChan担任以太坊基金会的新任执行董事后,基金会不再像最初那样是所有开发工作的中心枢纽,更多地转向了支持和协调不同项目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及扩大基金会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合作,比如ConsenSys。

AyaMiyaguchi上任之后,EF的职责划分更清晰了,主要限于:

1、每年举办一次Devcon或Devconnect;

2、维护一个执行客户端Geth,但不维护任何共识客户端;

3、每年向更广泛的社区提供数千万美元的无附加条件的资助;

4、主持电话会议:比如由TimBeiko主持的AllCoreDevs(ACD),由AlexStokes主持的AllDevsConsensus(ACDC)等等;

5、做研究:这可能是仍然集中化的部门之一,但有可能部分EF研究团队将会独立;

6、路线图制定:Vitalik更新了路线图图示,然后有几十项工作由不同团队并行开发;

以太坊基金会官网目前公开的领导层成员只有三位,除了AyaMiyaguchi和Vitalik之外,还有一位董事会成员PatrickStorchenegger。

在这一时期中,以太坊基金会中几位新一代的核心开发者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以太坊2.0以及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人物,以下是我个人认为在以太坊中很重要的人员名单包括:DannyRya、JustinDrake、TimBeiko、DankradFeist、Solidity的创造者ChristianRwitqiessner和PéterSzilágyi等。(在我看来,没有特定的顺序,也不一一细数了)

DannyRyan是以太坊2.0团队的核心成员,被社区誉为“以太坊2.0的总工程师”,在协调以太坊2.0的开发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信标链的推出和合并升级过程中,并在纪录片《Vitalik:AnEthereumStory》中作为第一个出镜的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

自2017年加入以太坊基金会以来,JustinDrake的主要工作也是以太坊向权益证明(PoS)的转型,并且在ETH合并的执行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外,JustinDrake也是社区中关于以太坊未来技术路线图的主要发言人之一,经常参与播客和访谈来教育公众,比如以太坊基金会的RedditAMA,JustinDrake也是几个主要发言人之一,在社区中的基础非常好。

TimBeiko自2018年全职加入以太坊基金会,并在2021年成为核心开发者的领导之一,负责组织ACD电话会议,是以太坊核心开发者之间的重要桥梁。作为协议工程师,他的工作涵盖了多个以太坊改进提案的推进。

DankradFeist是以太坊基金会的重要研究员,专注于无状态(Statelessness)和数据可用性(DataAvailability)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Danksharding”概念在以太坊的分片技术路线中,因此以太坊主网最后选取的拓展方案就是以DankradFeist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同时,他对MEV(最大可提取价值)问题的研究也对以太坊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见解,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他与Geth目前的开发负责人PéterSzilágyi曾产生过公开的争执,最终迫使Vitalik出面调停。

完成了团队成员的稳固后,从2018年到2022年,以太坊生态扩张获得了主流认可。2019年,Uniswap、Compound、SushiSwap等DEX为任何提供流动性的DeFi用户提供了丰厚的收益率,DeFiSummer让以太坊的TVL快速增长。2021年,是“元宇宙的世纪元年”,Facebook更名为Meta,为NFT的大爆发做出铺垫。2022年,币圈经历了“雷曼时刻”,Luna和FTX先后倒下,Solana生态受到重锤,而以太坊成功从PoW转为PoS,Layer2赛道蓬勃,一时风光无两,完成了自己的爆发期。

“中年危机”

然而,月盈亏,水满溢,凡事盛极必衰,物极必反,阴阳转化,盈虚消长。2024年,以太坊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中年危机”,币价停滞不前。

2024年,也是一个重要的年份,ICO10周年。10岁的Apple差点破产,市值最高也才200亿美元。上市十年的微软市值从6.7亿美元增长到1300亿美元。而以太坊的市值,是3210亿美元。虽然在这10年里的市值增长上,以太坊几乎比现在所有的科技巨头表现都更迅猛,甚至一度被认为将会超越比特币

但金融界有一个规律是,当一个资产规模达到3000亿或5000亿美元时,都会面临一个“增长瓶颈”。作为全球第34大资产,ETH的市值是3210亿美元,正值“增长瓶颈”内。“车”太重,“庄”太散,在这种规模下,以太坊的增长是非常困难的,几乎是在与“重力”抗争。

以太坊滞涨,比特币却屡创新高,Solana“置之死地而后生”。没人能用三言两语讲述完当时以太坊基金会存在的问题和故事的全貌。但我们都知道的是,ETH币价的低迷表现,让这一两年的以太坊以太坊基金会一直站在风口浪尖。

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非盈利组织,处理好以太坊的内部组织架构也并不容易。回顾以太坊一路走来,从8个创始团队理念不合“各自分离”,上演加密版的“硅谷八仙童出走”。而如今在币价滞涨的背景下,社区的不满情绪陷入了周期性的愤怒循环,时不时就会爆发一次,社区嘲讽ETH价格的梗图也更新了一波又一波。甚至以太坊基金会内部的复杂关系和理念冲突也在继续,研究员互喷是常事,Vitalik被骂也是常事。

除了Vitalik外,还有一个人感觉也很不好。那就是以太坊基金会的前执行董事AyaMiyaguchi(宫口礼子)。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Aya都受到了以太坊社区的诸多声讨,在以太坊中文区和英文区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角色。

近一年以来,以太坊最大的杀手Solana置之死地而后生,除了创始人Toly为各种“solana赌场文化meme”的努力站台之外,Solana基金会主席LilyLiu的工作也得到社区的认可,比如提出了“用链上质押生息支付链下现实交易”的PayFi概念、举办了很多场质量极高的黑客松比赛、投资了不少Solana生态的优质项目。

而在不少以太坊社区人的眼中,Aya任以太坊基金会执行董事的7年里,几乎没有任何“成果”。

“被雇佣做一份不具备资格的工作7年,不做任何工作却能获得报酬”,英文社区中以CoinMamba为首的交易员和KOL对她的怨念最深。

他们甚至试图通过舆论压力让Aya离开:发表过“Aya离开的那天就是以太坊的解放日”、“Aya离开的两周内ETH就会新高”、“我们继续施压,她就会辞职”等言论。甚至有一些人对她发出不理性的辱骂和死亡威胁。

如果大家还记得过年那段时间Vitalik各种破防的推特,比如抄送Milady的抽象用语,甚至想过离开以太坊等“精神状态良好”的发言时期,正是那段时间,Vitalik受到了社区给予的极大的舆论压力。

第三代基金会

直到2025年3月,以太坊基金会终于宣布了一项领导层的重大变动:执行董事AyaMiyaguchi卸下日常管理职责,转而担任基金会主席。两位全新的联合执行董事,来接替Aya原来的位置——Hsiao-WeiWang和TomaszStańczak。

Hsiao-WeiWang最开始是一位后端工程师,2016年因偶然接触区块链。当时Vitalik正在寻找对以太坊研究感兴趣的贡献者,Hsiao-Wei主动申请成功加入,成为核心开发者之一。

这位来自中国台湾的区块链先驱,专注于以太坊的核心研究已经7年了,在分片(Sharding)和BeaconChain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分片技术是解决以太坊扩展性问题的关键升级,显著提升网络吞吐量,使以太坊在处理大量交易时更加高效流畅。此外,她还长期负责以太坊协议的审查和概念验证(PoC)开发,为以太坊2.0(即Eth2)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尽管在技术领域深耕多年,Hsiao-Wei并没有让自己局限于代码世界,而是积极投身于社区建设。她经常代表以太坊基金会参加并组织各种技术会议,尤其是在台湾地区,她策划并推动了许多高质量的以太坊技术交流活动,成功搭建起本地开发者与全球以太坊生态的桥梁。例如,在2018年台北以太坊碎片研讨会(EthereumShardingWorkshopTaipei)上,她作为组织者,还在技术讨论环节中居于核心位置。

2018年台北以太坊碎片研讨会Hsiao-WeiWang居C位

另一位以太坊基金会的联合执行董事TomaszStańczak。作为Nethermind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以太坊核心开发者之一,还在MEV(最大可提取价值)和PBS(提议者-构建者分离)等关键领域进行了深度研究。

在进入区块链领域之前,Tomasz曾是一名金融市场的工程师,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2017年,他正式加入以太坊开发团队成为核心开发,是FlashBots的早期团队成员,也是StarknetFoundation的董事会成员。

之后他还创立了Nethermind,以太坊如今最重要执行客户端之一。Nethermind最初只是一个实验性项目,但在Tomasz的领导下,它迅速成长为以太坊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与Geth、Besu、Erigon并列为五大执行客户端之一。相比于Geth的历史积淀,Nethermind以其高效的代码架构、灵活的定制性和强大的企业级支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和机构用户。

Hsiao-WeiWang和TomaszStańczak则被任命为新的共同执行董事,同时前EF研究员DannyRyan的回归也迎来社区一阵欢呼。

正如前文所说,DannyRyan是以太坊2.0团队的核心成员,被社区誉为“以太坊2.0的总工程师”,在协调以太坊2.0的开发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信标链的推出和合并升级过程中,并在纪录片《Vitalik:AnEthereumStory》中作为第一个出镜的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且在一次Ether的非正式社区投票中,DannyRyan曾被被选为担任EF唯一领导人的最佳人选。在2024年9月13日宣布因个人原因无限期退出以太坊的开发,结束了七年以太坊开发生涯。今年3月,DannyRyan宣布重回以太坊生态,担任以太坊生态机构级营销与产品部门Etherealize联创。

换庄的真相

换庄这个故事,在2024年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香港大会后,更是传出“以太坊地下车库换庄”的轶闻。

链上的数据能嗅到一丝蛛丝马迹。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是以太坊价格自由落体的阶段,但也是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悄然拐头向上的时刻。

图源为Glassnode

HHI是衡量资产集中度的指标,在以太坊链上,它代表着筹码的归属趋势。价格暴跌的同时,HHI却在快速上升,说明ETH并没有被市场普遍抛售,相反,它正在从分散的散户手中,集中到少数大户甚至机构地址中去。

数据和趋势之外,更明显的是,在以微策略为首的加密战略储备叙事主导的新一轮涨幅中,扮演ETH战略储备的上市公司也屡见不鲜。

2025年5月,SharpLinkGaming($SBET)宣布通过PIPE融资4.25亿美元,购入176,271ETH,当时市值超4.6亿美元。

6月,BitMineImmersionTechnologies($BMNR)宣布,将通过PIPE融资2.5亿美元购入ETH,明确“转型为ETH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商”。消息发布后,BMNR连续多日暴涨,成为SBET之后的又一支“ETH概念股”。

与SBET不同,BMNR不再只是“买币屯币”,而是将目标明确指向ETH质押收益、链上现金流和DeFi生态参与。这是传统矿企首次以“类ETF逻辑”转型做多ETH,也表明庄家的思维已经从方向性下注,变成结构性捕捉。

几乎与此同时,BTCS($BTCS)。它没有高调公布一口气买多少ETH,而是强调融资结构的创新性:“DeFi+TradFi”的混合融资模型。它买的不只是ETH,而是买入一种稳定币流动性的锚定资产。

BitDigital($BTBT)也悄然披露其购入2万枚ETH,计划从原本的BTC矿企转型为ETH质押节点运营方。在这轮换庄中,BTC阵营里部分玩家,已经开始站到对岸。

从SBET打响第一枪,到BMNR、BTCS、BTBT等美股和矿企依次接棒,整个过程不到1个月,节奏迅猛、清晰而有序。

而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最大的ETH战略储备公司SBET公开的最大个人股东不是别人,正是以太坊的八大联创之一的JosephLubin,如前文所说他因理念不同而离开以太坊之后创建了ConsenSys。JosephLubin本人不仅持有大量以太坊,还在投资SharpLink后,成为其董事会主席,持有SBET9.9%的股份。

有意思的是,在2024年7月份布鲁塞尔的EthCC7会议上,Vitalik演讲结束后,曾经的以太坊三位核心创始人VitalikButerin、JosephLubin和GavinWood,完成了世纪大合影,算是给曾经这段的“决裂”闭环了一个体面的句号与和解。

没有Vitalik的以太坊

在Vitalik父亲的回忆里,以太坊刚建立的时候,Vitalik没有想做什么领导,更多的想法是:“嘿,我想出了一个很酷的点子,让我先写下来,然后或许会有一些聪明有影响力的人做点什么。”

但是然后,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很多人加入项目,他们告诉Vitalik:“应该推动这个项目的人,是你。”于是,人们就将他推向了领导者的位置,但这一切不是顺其自然的,对他来说,这是他舒适区之外的事,这仍然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Vitalik曾几乎完美的满足了我们的社会对科技创始人的那种深化形象,对年轻的崇拜,对某种天真无邪却又拥有强大力量的执着迷恋。”就像多次采访过Vitalik的经济学教授nathanschneider说的那样。

但2025年,Vitalik31岁了。

在黑山做Zuzalu时,他看到比他年轻整整十岁的人在各种项目中担任领导角色,作为组织者或开发人员;在韩国的一个30人左右的黑客聚会,他第一次成为房间里最年长的人。

Vitalik满足了一大批程序员对理想中的自己的想象,年轻,传奇。Vitalik是一种符号,不再年轻的他已经不适合做这样的角色了,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10年前,他想的是做点很酷的东西,很多人都称赞他是像扎克伯格这样的改变世界的、厉害的、年轻的神童之一。而现在经历了加密时代的变更、俄乌战争、生存与死亡后,Vitalik有了新的感悟:“我现在正扮演着完全不同的角色,是时候让下一代接过曾经属于我的衣钵了。”

“我很好奇如果没有Vitalik的领导,以太坊是否还能生存?”此前,一个相关的讨论帖子在以太坊reddit上得到了许多讨论:“过去几年,Vitalik确实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引领以太坊”、“我甚至听说,Vitalik甚至不是解释以太坊路线图的最佳人选。”

以太坊基金会工作的marcocastignoli,也表达了自己的个人观点:“虽然我不是其中之一,但我清楚的知道Vitalik只是EF研究团队一员,研究团队都是一群太聪明的大脑组成的,而Vitalik在他们中间只是平均水平”

前文提到过的几位新的核心成员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以太坊社区中的核心开发。

况且根据ElectricCapital的统计,目前活跃的以太坊核心开发者多达99名,这一数据远远领先于其他区块链项目,如比特币、Cardano、EOS或Tron。再往更大的范围看,目前以太坊网络已经拥有超过25万名开发和研究人员,是最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开发社区之一。

年轻的Vitalik在被暴雪抛弃时,他能用自己的技术创造一个新世界,似乎一切都是由技术创造的。而经历过这几轮以太坊团队成员的大洗牌之后,他发现自己终于无能无力了,Vitalik的自我就是从这时开始被解构的。

就像他30岁人生感悟的结尾写道的那样:社区、意识形态、“场景”、国家,或者非常小的公司、家庭或关系——都是由人创造的。

而不是由技术创造的。况且Vitalik也早已经不是以太坊中最年轻、最聪明甚至最能代表路线图的技术研究员了。Vitalik的角色将继续弱化,终有一天,以太坊会成为没有Vitalik的以太坊

或许现在是时候,想象一下没有Vitalik的以太坊了。

作者注:本文尝试概括以太坊的核心组织成员变化,但以太坊的成员比我已知的要丰富得多,把它们都放在一篇文章结构里需要略去许多细节,因此略有疏漏。感谢每一位提供信息和其它反馈的朋友。

Join now ?

立即创建 账号,开始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