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Bright,ForesightNews
近日,支付公链KeetaNetwork宣布在Base网络上TGE(代币生成事件),其代币$KTA在历经几日回调到600万美元FDV后迎来了「价值发现」,近一周内暴涨1000%。3月19日,$KTA更是最高达到了1.6亿美元的FDV,价格从$0.006一路走高至$0.16。
这样的涨幅在Meme身上并不夸张,然而此前默默无闻,且代币发射充斥着Fud疑云的KeetaNetwork,却是正儿八经硅谷「血统」的支付类公链。
支付类Layer1却突袭Base发币,「零」营销惹Fud据官网白皮书介绍,KeetaNetwork是一个委托权益证明(dPoS)区块链系统,为全球范围内的区块链银行业务提供动力,为Tradfi和Defi提供理想的中间平台。据称,其电子账本每秒能处理超过5000万笔交易。金融机构可以通过API或自定义集成连接到KeetaNetwork,该平台提供的实时支付轨道网络能够快速钟内处理跨境汇款,费用比传统汇款渠道低50%到70%。如今,Keeta已在官网宣布其L1可以支持10MTPS和400ms结算。于2023年6月初,Keeta开始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国和欧盟等地正式推出,并采用邀请制试点B2B支付。
Keet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TySchenk表示,「Keeta希望让国际汇款变得跟Venmo支付一样简单快速,收付双方无需再担心资金安全问题。」Schenk还补充到,与Swift更适合超过100万美元的大额转账相比,Keeta在即时性的小额支付上富有优势。
从技术背景与融资情况来看,KeetaNetwork绝非散兵游勇。KeetaNetwork的CTO是Nano公司的前首席开发人员RoyKeene,其因为想要改变Nano的激励机制和机构采用率而出走了这家在2021年达到40亿FDV的公司。而在2023年6月,KeetaNetwork宣布获得了由前谷歌首席执行官EricSchmidt领投的1700万美元融资。TySchenk透露到,这笔投资对该公司的估值为7500万美元。
然而,背景豪华的KeetaNetwork却选择了于3月5日突施冷箭,在事先毫无披露的情况下直接在Base上完成了TGE。几小时后,才在X上公布了代币经济学和Telegram社群链接,只不过Keeta的上一条推特,还是2022年10月22日的一条「helloworld」。
Fud随即而来。有人质疑Keeta是否被黑客盗号发了假CA,有人认为是团队集体作恶想要借壳收割,更多的则是质疑非公开TGE导致老鼠仓遍地。于是,一开始Keeta的代币价格没有意外地一路走低。
Keeta项目方立马开Space以自证清白。不过,其彷佛是完全没有考量过Crypto的市场营销,KeetaNetwork基本没有发帖正面回应社区的质疑,其表面的社群人数、推特活跃度也是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一时间,只剩下Keeta官推自顾自地发着「最快的支付公链」「去中心化」「完全合规」,本就不多的评论还多是不解与谩骂。短期内,Keeta陷入了币价与Fud双杀困境。
简简单单放利好,靠「反差」猛拉盘?但就是这样的不走寻常路,导致了Keeta的「价值发现」晚来了不少时间。
Keeta在币价阴跌不休时,为证明合法性,频频出招,比如在官网挂上CA、让创始人推特反复自证TGE确实出于官方团队之手。随后,在众人犹豫之时,进行了符合路线图的锁仓。创始人TySchenk先是与Aerodrome(BaseDEX)互动,而后又在个人推特上频频上传正在开发中的KeetaTestnet视频,打消了不少链上Degen的疑虑。截至3月19日,Keeta前八大个人地址合计持仓6.48%,近一周净流入量为46.08万美元,净流出量为11.21万美元,表露了鲸鱼的看涨情绪。
而且,Keeta的代币经济学也是非常的简单「粗暴」。团队份额20%,锁定9个月,后36个月内线性解锁,每月分配。早期投资者份额20%,锁定6个月,后24个月内线性解锁,每月分配。基金会份额10%,锁定3个月,后48个月内线性解锁,每月分配。社区/生态系统份额50%:75%在TGE时解锁,剩余锁定6个月,后48个月内线性解锁。相对而言,Keeta的低流通为后续的拉盘动作留足了空间。
而在回答社区质疑「为什么KeetaNetwork作为L1却要在Base这条L2上发币」时,TySchenk更是明确表示:Base的手续费明显低于ETH主网,而且Keeta不想被与其他Meme混为一谈。理想情况下(也是Keeta的计划),Keeta将利用新的锚定功能,让$KTA可以从Base跨链到主网。
随着创始人接地气地不断回答社区质疑,$KTA硬生生在「当日事当日毕」的Meme行情中走出了VC币的独立行情。这一独特的成功再次证明了「DYOR」的重要性。这是否为众多上线CEX立跌90%的VC项目提供了一条非常规的成功路?
妖魔鬼怪横行的时代,一朵小白花(即使只是看起来清纯),就能勾起Crypto的极客氛围与去中心化愿景,让市场按下买入的按钮。当所有项目都在同质化地营销、拉新、转化,喊着「大的要来了」的时候,或许就意味着市场风格的切换。不知Keeta是弄拙成巧,还是大智若愚,但事实确乎馈赠了Keeta。
当营销黯淡,当FOMO退潮,我们该如何衡量价值?或许,是时候在枯燥行情中反复修炼出「火眼金睛」了。